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开行两周年——联通山水间 情暖丝路长

时间
2025年04月19日 20:00

内容详细
2025年4月12日,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迎来开行两周年的日子。两年来,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以量质齐升的成绩,诠释了互联互通的力量。这条承载着中老人民友谊的钢铁丝路,正以更快的速度、更暖的服务、更深的合作,为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注入新活力。
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开行两周年列车庆祝活动。
跨境运输量质齐升
4月12日清晨,昆明南站3站台,从昆明南开往万象的D87次列车上,昆明机务段司机胡军和徒弟高翔神情专注,认真做着开车前的准备。
“平稳操纵,硬币不倒;准点运行,正负10秒;车启客不知,车停客不晓。”这是胡军口头禅,也是他不懈追求的目标。
作为中老铁路的司机“总教头”,胡军深切感受到,随着客运量逐年攀升,提升运输效率等难题亟待解决。胡军和团队成功摸索出“国际列车安全无感操纵法”等一系列创新操纵法,将动车组对位停车误差控制在0.2米范围内,让旅客出行的体验更美好。
8时08分,昆明南至万象的D87次国际旅客列车,好似一条流动的风景线,从昆明南站缓缓驶出,穿梭于中老铁路沿线的壮丽山河之间。
数据显示,自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开行以来,旅客出行保持旺盛需求。两年累计发送旅客191万人次,其中跨境旅客48.7万人次,覆盖112个国家和地区。列车始发正点率达100%、终到正点率99%。列车上座率保持较高水平,单日最高上座率达100%。仅2025年春运期间,磨憨铁路口岸验放入出境游客达4.2万人次,同比增长49%。
为满足旅客需求,铁路部门精准施策,在保持昆明南至万象国际旅客列车每天开行的基础上,将西双版纳至琅勃拉邦间国际旅客列车从每周开行4天加密至6天(除周三外),每趟旅客列车跨境旅客席位由初期250个增至390个,出入境人数从每天300人次增至最高1300人次。昆明南至万象国际旅客列车运行时间由开通初期的10小时30分压缩至9小时30分左右;口岸通关时间由初期的90分钟压缩至最短50分钟,磨憨铁路口岸已成为外籍旅客入境中国云南的核心通道。
“国际列车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连接老挝和中国,对于两国人民来说尤其重要。在这个意义上使得他们的生活有了很大提高。”来自西班牙的旅客马克思在乘坐了国际列车后感慨。
随着中国免签政策红利释放,外籍游客来华热情不断升温,越来越多的东盟国家游客选择通过中老铁路前往西双版纳旅游。今年一季度,国际旅客列车已累计发送旅客32.2万人次,日均发送旅客达3570人次以上;其中跨境旅客8.5万人次,日均保持在900人次以上,最高日达1300人次,呈现强劲增长态势,为旅客跨境旅游、学习、经商等提供了极大便利。
特色服务温暖旅途
“君不见,黄河之水天上来……”昆明南至万象的D87次国际旅客列车上,来自老挝、越南、泰国的留学生用中文深情朗诵《将进酒》,将滔滔黄河水与澜沧江的诗意融为一体。
随着“钢铁丝路好风光”主题联欢活动的举行,身着民族服饰的列车员与旅客带来了琵琶伴舞《青花瓷》、老挝舞蹈《占芭花开》、傣族舞蹈《如意金湾》等精彩节目。列车车厢被樱花、紫罗兰、玫瑰花等花卉与民族文化元素装点,旅客仿佛置身“流动花海”,享受“一路花香”的惬意体验。
“大家扫一扫二维码,就能详细了解通关流程。”昆明客运段国际列车列车长苗江娜贴心地为旅客送上鲜花,并讲解国际列车出行的注意事项。苗江娜介绍,随着“银发经济”“跨境旅行”的兴起,铁路部门精心设计了“丝路漫游”二维码,乘务员在核验旅客证件时主动引导扫码,让旅客轻松获取老挝出入境通关流程、中老铁路境内外景点简介、老挝当地风俗禁忌等十余项实用信息。
车厢里,有个身着蓝白相间运动服的旅行团队。“我们团平均年龄五十多岁,都是冬泳爱好者,此行主要是去参加老挝的泼水节。”广东茂名冬泳协会会长韩群激动地说,这是他第一次乘坐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,从检票、乘车到通关都十分顺畅,旅游体验感大大提升。
从电子客票到跨境指引,智能、暖心的服务让“50后”也能轻松跨国游。国际列车带来的不只是人员的往来,更有效助力了旅游产业发展,催生“坐着动车游老挝”“坐着动车游云南”文旅新业态。
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上乘客们合影留念。
今年以来,东盟国家游客赴西双版纳的旅游订单同比增长超2.5倍,其中泰国、马来西亚游客数量名列前茅,形成独具特色的跨境旅游经济圈。中老两国铁路部门与文旅部门深度联动,构建“铁路+旅游”融合发展立体网络,开通多条精品线路,开行“星光·澜湄号”旅游列车,并采用“国内旅游专列+国际旅客列车”的模式,组织跨境旅行团,带火了沿线景区、酒店、餐饮等旅游相关产业,消费增长35%以上,加速了客流、物流、资金流、信息流的流动。
为提升旅客体验,中老两国铁路部门持续优化车站服务,推出多项便民利民惠民举措。通过打造“舌尖上的列车美食”,列车上创新推出了融合中国云南与老挝风味的“一路咖香”咖啡。同时为满足旅客多样化的餐饮需求,列车上还供应了傣味小排、菠萝饭等特色餐食。并结合泼水节推出了“银‘蛇’报春,‘象’往美好”童趣餐食。
此外,昆明南站、磨憨站等车站还积极推广应急改签、英语翻译、重点旅客接送等特色服务,不断改善旅客出行体验。车站内商务候车专区、重点旅客候车区、母婴“爱心屋”等系列服务设施一应俱全;依托12306手机App和“昆铁+”融媒体综合服务平台,为旅客提供动车点餐购物、商务候车通道预定、列车正晚点查询等便捷服务,全方位满足旅客需求。
当D87次列车行至国门边境枢纽——磨憨站,车站通道被巧妙装点成一条条花团锦簇的“幸福长廊”。身着民族服饰的民族群众,向过往旅客泼洒出象征吉祥如意的“圣洁之水”,傣语“水水水”(意为“好好好”)的吉祥话传遍车站,通过列车和南来北往的旅客带向远方。
焊花点亮钢铁丝路
焊枪起落间,200多个焊脚被逐一精准焊接,误差不足1毫米。在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昆明车辆段的王超大师工作室里,一块密布焊点的车下电源板卡在王超手中焕然一新。这块板卡,是动车组逆变器的“心脏”,其功能直接关系到列车上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。经过王超的巧手修复,它再次成为中老铁路动车组稳定运行的关键保障。
王超是昆明车辆段检修车间的一名车辆电工,也是中老铁路检修战线上的技术尖兵。从修复精密板卡到攻克技术难题,从制定作业指导书到搭建创新平台,他用匠心守护了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的平稳安全出行。
2023年7月,中老铁路CR200J动车组逆变器地面检修试验时,主控板频繁出现03、0D、07故障代码。面对“更换试验台”的检修结论,王超不愿就此放弃。他一头扎进试验台,图纸摊开,板卡在手,检测笔在电路元件间穿梭。经过连续数日的钻研,他成功完成了试验台的升级改造,彻底消除了隐患。这一创新,不仅避免了动车组因配件更换而停运数天甚至数周,更为中老铁路检修技术积累了宝贵经验。
在王超的工作室里,焊枪的火花常常映亮深夜。他主持完成的3项昆明局集团公司科研项目、29项技术攻关课题,以及自主研发的板卡多路信号输出及反馈装置、铁路客车39芯通信座对线装置等20余项工装成果,正成为中老铁路检修技术创新的“硬核支撑”。
“澜沧号”列车飞驰在中老铁路上。
2023年11月,“澜沧号”动车组首次回国检修。王超带领工作室成员全员出动,严格按照“高一档、严一格、精一度”的标准,为“澜沧号”量身定制检修方案。短短两周时间,王超团队完成了PIS车厢控制器、车下电源集成板卡、液位传感器、电茶炉控制箱等关键部件的检修任务。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“中国检修”的速度与精度,为“澜沧号”安全运行筑牢了技术屏障。
在王超的牵头下,昆明车辆段成功搭建了学习培训、故障诊断、技术攻关、技术创新四位一体的精品科技创新平台。这个平台,被同事们形象地称为中老铁路客车检修技术的“策源地”和电气故障的“三甲医院”。
“创新没有终点,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。”焊枪的火花仍在继续,王超的脚步也未曾停歇。
幸福生活更有盼头
繁花似锦的春日,习习微风裹挟着一丝热意,本阿三顺手开了一瓶啤酒坐到新房旁的树荫下,一边享受着啤酒的冰爽,一边看着对面的琅勃拉邦站感慨:“谁能想到这里还能修通铁路,还建了那么漂亮的站房。”
本阿三是一名来自偏远山村的老挝人,家里还有3个兄弟姐妹。2020年,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,本阿三到中铁建设中老铁路站房二标项目毛遂自荐,成了该项目的首批外籍员工。其间,他参与了琅勃拉邦站、万荣站、嘎西站等站房建设,并在中老铁路通车后继续投入站房后期运维保养工作中。直到新房的修建,他才开始了另一场新的幸福奔赴。
“能有自己的家很开心,也很幸福。”说起他的新房,本阿三的喜悦溢于言表。本阿三的新房位于中老铁路琅勃拉邦站斜对面,不但交通便利,而且一出门就能将站房尽收眼底。“我经常带老婆孩子乘坐动车去万象,这在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。”本阿三说。中老铁路通车前,万象到琅勃拉邦只能乘坐汽车,要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7个多小时,这也让很多想来琅勃拉邦的游客望而却步。
中老铁路通车后,从万象到琅勃拉邦只需一个多小时就能安全平稳到达,并且西双版纳和琅勃拉邦两大旅游城市更是增开了国际旅客专列,全程仅需5小时左右。大批国内外旅客涌入琅勃拉邦旅游,尤其是重大节日期间,当地游客源源不断,城区街道热闹非凡,给琅勃拉邦这座千年古都和文化之城带去了广阔的发展机遇。
“老中铁路给家乡架起了发展的‘桥梁’,也装上了高速发展的‘齿轮’。”本阿三说,中老铁路通车后,琅勃拉邦火车站南端的LC国际物流贸易仓储中心每天车来车往、装卸着各种商品和物资。如今,当地村民不但能够方便地吃到很多来自中国的美食,而且老挝的铁矿石、木薯粉、橡胶等物品也通过中老铁路销往多个国家,有力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,大家切实感受到了中老铁路带来的便利。
中老铁路给老挝带去了巨大变化,也让老挝青年有了奋斗目标。“我也准备抓住机遇,在琅勃拉邦车站周边做点生意,让日子更红火。”说起下一步的打算,本阿三眼里充满了信心和期待。
优化服务 顺畅通关
4月13日,D88次列车缓缓停靠在磨憨铁路口岸,在磨憨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民警的引导下,入境旅客快速有序通关。
两年来,中老铁路这条连接中国与老挝的“黄金通道”作用愈发凸显,截至目前,累计开行国际旅客列车1990列次,来自112个国家和地区约49万名旅客搭乘。磨憨边检站通过科技赋能、服务优化和联动协作,全力服务保障国际列车高效运行。
面对日均近700人次的出入境客流,磨憨边检站及时建设启用智能验证台、旅检快捷通道、现场实时翻译机、生物信息前置采集终端、出入境记录凭证自助打印设备和鹰眼全景监控系统等科技设备,跨境列车由日均2列增至18列,国际客运列车靠站时间由90分钟缩短至52分钟,出入境旅客和列车查验效率整体提升30%以上。
经常带领游客跨境旅游的导游乌雅皮唐·维帕瓦迪感慨:“过去人工查验要排队20分钟,现在手持护照‘打卡’,不到一分钟就能过关。”
近年来,随着240小时过境免签、东盟国家旅游团入境云南西双版纳免签等政策的深入实施,“China Travel”持续吸引着海内外旅客。针对中老铁路旅客多元化需求,磨憨边检站组建“多语种免签引导服务队”,开设“东盟语言服务岗”,为出入境外国人提供法律政策、民俗风情、旅游美食等方面的内容咨询;适时采取加开通道、增设引导岗位、前置填写《外国人入境卡》、旅客分类分流、开设“潮汐通道”、重大节假日“两公布一提示”等